尚公青年说 | 一个青年律师的“五四”青年节感怀
2020-04-27阅读量:1826【编者按】一百零一年前,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无数青年人振臂高呼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力求挽救民族于水火;一百零一年后的今天,我们阔步走在复兴之路上,不想杀出“新冠”疫情的拦路虎,加之复杂的国际局势,国计民生举步维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继承五四精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义不容辞。值此“五四”青年节之际,尚公所的青年律师们饱含着青春的热情发出了“尚公青年说”。
还记得一年前的2019年5月4日,正值2019年北京世园会刚刚开幕的盛大时刻,作为世园会法律顾问团队的成员,我们无暇顾及五四青年节甚至整个五一小长假,全天候待命着。没有时间感想,只觉得正踩着奋斗的主旋律奔跑着前进。如今,在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之下,我们即将迎来2020年的青年节。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工作之余,不得不开始思考许多的意义,关于奋斗,关于节日,关于生命,关于初心。
都说无奋斗,不青春。当我们被簇拥于繁忙的工作事务之中,我们确实是“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了,但当不由分说裹挟着我们飞奔向前的洪流因为疫情也缓慢下来,我们是否能够认清本心,不受环境影响,依然坚守向前?曾听过盲尼夜行的故事,盲尼虽然手中有灯,但仍与路人撞了满怀,只因那灯早已熄灭。原来所有外界的光明都是靠不住的,关键是要自己撑得住,一个人须得有自己的光明。我想我们“九零后”的一代大概是最焦虑的一代,我们物质充盈,精神也并非匮乏,却总少了一种方向感,像马克吐温那“没写地址的信封”。在全民抗击疫情的时期,除了疫情,想必我们也在与内心的许多声音抗争。我们怀疑一切,常常困惑焦虑,以各种抽象的问题拷问自己,却总是没有答案。那么回到1919年的5月4日,是什么鼓舞着那时的青年们不惧强权奋力发出自己呼声?如果我们回到过去,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中国积贫积弱,青年们看着满目疮痍的祖国无不痛苦愤怒。先贤不断教导我们,“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五四运动中的青年们更是在国家存亡之际,喊出了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口号。在巴黎和会上,会场之外,中国留学生愤然示威;会场之内,年轻的中国代表顾维钧不惧日美英法相互勾结,为维护中国山东权益大义凛然,怒斥列强,拒签和约,他的辩词“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轰动了整个欧洲。在国家危难之时,是无数青年人的呐喊与奔走,使国家终于保留了最后的尊严。五四精神最深厚的底蕴便是对家国民族的无比热爱。
一百零一年过去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且是以势不可挡的复兴之势,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对象。一辈辈青年人洒尽热血,为我们赢来了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光辉时刻。而今,疫情之下,曾经的西方诸国,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虎视眈眈不放弃任何一个击垮中国的机会,以意识形态上难以跨越的鸿沟视中国为心腹大患,不遗余力或明或暗地不断向中国投来绊脚石。国家已作出“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国内面临的矛盾和风险挑战都不少……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的预判。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时,“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歌声不绝于耳,而在当下,我辈青年人若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前途紧紧相连而不断奋斗,又如何能对得起那数不尽的英雄灵魂洒尽了牺牲的血雨为我们争取来的和平安乐?像爱父母那样的爱祖国,像孝敬父母那样的视祖国的“健康长寿”为己任,这一定会是我们不竭的动力之源。
王阳明先生几百年前就告诫过我们“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无疑这是个浮躁的时代,娱乐至死、享乐主义如幽灵一般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观念,阻碍着我们的思考,虚无着我们的精神。“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我们须得以坚定的志向来形成自己的光明,摒弃流行文化中的糟粕,敢于追求自己所想,勇敢地承担责任。我们是焦虑的一代,但这也是一腔热血不知洒向何处的焦虑,我们也许年轻而缺少经验做事不够圆满,但我们仍然是努力奋斗的一代。我们在疫情期间仍然坚持学习,疫情阻碍了面对面的交流,但头脑与心灵的交流却是无处不在的。有很多法律界的资深前辈开设了网课,有些网课收听人次达十几万人,而听课者之中不乏青年律师的身影。我们居家办公也绝不懈怠,工作、听课、阅读、思考、与孤独焦虑化敌为友、努力提升自己,我相信我们终会找到并守住自己的光明。少年强则国强,只要我们的底色是积极的、热忱的,只要我们在精神的严寒中仍不忘初心,不懈奋斗,我们一定能够为国家昌盛、民族富强之大势增添力量。
近日想必大家都震惊痛心于同侪之中年轻律师的英年早逝。愿逝者安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任何人都难以接受,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年纪上,竟与所有的理想就此分别。总觉得生死之事离自己很远。但在疫情与同龄人的悲剧之下,也重新感知到生命的可贵。有前辈赠语“我愿年青人,不急不慢,安心现有,努力向前,关爱家人和自己,重视伦理,有心于法律援助,救助穷人,退后一步,眺望彼岸。”希望我们都能够理解并记住前辈的苦心。祝愿大家健康。
战疫的进程中不时涌现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们忘不了最美逆行者们,是他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为我们与死神之间筑起血肉的屏障。我们更要永远记得其中那许多优秀的青年医护人员,他们当是我们的楷模。忘不了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的夏思思医生,29岁的花样年华,在2020年2月23日清晨,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在治疗期间,她主动把ICU床位让给其他患者。在我们看来艰难的抉择,她是那样自然轻易地做出,像是让座一样微笑着谦让着,将生的机会让给别人。我无法想象如果换成是我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只是看着她的照片,我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虽然不知疫情解除会是在哪一天,但我们终究是离那一天越来越近的,而今之计,惟有坚持。我们并非孤军奋战,小到奋斗之路上的你我他,大到国家、民族,我们五千年的源远流长从来没有在任何天灾人祸面前轻言放弃。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以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箴言与诸君共勉:“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惟愿,国家安定,民族富强,我辈青年必当振奋精神,跃进雄飞,努力奋斗,不辱使命!